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x
绿豆适应性强,耐瘠薄、抗早、耐荫蔽,适合多种栽培形式。大部分地区以单作绿豆为主,并兼有间种、混种或夏播。 
(1) 单作绿豆是豆科作物,其根部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游离氯素而肥田,所以一般都把它播种在土质贫瘠的砂薄地、岗地或坡地上,特别是那些气候干燥、土层又薄的干旱地区,及土地面积大、生育期不长、管理粗放的地区(如辽宁省的朝阳、阜新地区),很适合单作绿豆。如有的地区遭受严重春旱、风沙等灾害,延误了其它作物播种,可采用单作绿豆的形式抗灾,能获得一定的产量。据调査,绿豆大面积单作,生产上比其它作物具有独特的优点,适于山地、薄平地、轻微盐碱地,砂质地种植,比种植其它作物产量稳定,经济效益高。 
土质贫瘠,结构很差或轻碱,洼地单种绿豆均可取得较好收成。在较好的平肥地上,单作绿豆亩产高者可达150多公斤。一般的也在100公斤以上。单种绿豆省工,管理方便,便于轮作倒茬,所以在一些旱瘠地上,水肥条件很差的地块,单作绿豆形式发展很快。 
(2) 间作绿豆对光照不敏感,较耐荫蔽,利用其棵矮、根部根瘤能固氮增肥的特点来加大高秆作物的种植密度。达到以光补肥和通风透光的目的,可与髙秆作物进行间作,利于提高主栽作物产量。因此,在一些晩霜地区的平肥地块来发展间作,既可提高高秆作物产量,又可兼收绿豆,达到一地两收的效果。 
这种栽培形式主要在土壤肥沃、生育期较长的晚熟地区应用。辽宁省主要在沈阳以南地区普遍应用,面积较大。在辽宁省海城县城郊附近的一些地块,玉米间作绿豆的形式近年来有所发展。据1984年调査,约有3000余亩。玉米与绿豆间作一般4垄玉米2垄绿豆,平均亩产玉米575-625公斤,兼收绿豆37.5—42.5公斤,亩收益达180余元,比单作玉米每亩增收30-50元。辽宁省彰武县原种场,1984年以玉米和高粱间作绿豆,行比为2:2。结果表明,玉米间作绿豆的比壬米单作的每亩增收9.36元,高粱间作绿豆的比高粱单作的每亩增收10.51元,兼收绿豆50公斤左右。 
(2) 混种混作栽培还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种植形式.在五十、六十年代曾比较盛行。那时玉米、高粱还没有推广杂交种,种植密度稀,可以伍两株之间种一坡绿豆。七十年代髙秆作物推广杂交种后,种植密度大大提高,混种面积大为减少。大多数用于主栽作物补缺。如因主栽作物发芽率不高,缺苗断垄,或遭受冻害、虫害而严重缺株少垵,来不及补苗时,可补种早熟的绿豆。以绿豆来作填充作物,不使大田作物因缺苗而造成减收。有的地方在一些土壤过于瘠薄地块,利用绿豆茬口好、能养地、维持地力的特性,将绿豆与其它作物混种。 
(3) 复种复种主要是利用蔬菜、小麦下茬种植绿豆,实行一地两收,提高土地利用率。但这种种植形式常受温度条件限制,在北方地区播种面积不大。辽南地区于7月中旬前播种,方可获得较好收成。否则就会因生育期不足,不能完全成熟而导致减产。据近年调査,在辽宁省的辽阳、海城、盖县城镇郊区这种形式较多。 复种绿豆宜早不宜迟,应尽量争取早播,以7月中旬播种为对照,早播的比对照增产17.0—45.5%。一般复种绿豆要及时抢收上茬,抓紧整地、抢种绿豆、力争在7月中旬前播完,以充分利用有效积温,促进绿豆生长发育,提早开花荚。如播期推迟,有遭霜害迟熟减产的可能。 
近年来,由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,使作物播期、收获期都相应提早。即使种植生育期较长的作物,仍可套种绿豆。如在安徽省烟区,地膜覆盖栽培的烟草收获提早,在收羡末期套种生育期短的绿豆,亩产绿豆55公斤左右。不但能收回地膜成本,而且还缓和了烟粮争地的矛盾,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显著。
|